档案君现存最早中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背后的故事-政界史话-时政频道-中工网
百度 虽然说实车相比较概念车,变得收敛了很多。
夏日炎炎,暑气蒸腾,朱铭却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穿行在温州老城区的街巷中。“这口铁栏井是二十八宿井中最早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。”他指着藏在小区的古井介绍道,井壁上的生铁铸件还留着宋代题刻。

这个梳着大背头、手摇折扇的90后,早已被当地人称作“老温州”。从文保所到文创店,他始终保持着对温州老物件的痴迷。
如今,虽然在五马街经营网红文创店,朱铭仍坚持寻访古井、记录界碑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城市记忆。
从文保所到文创店:让文化“活”起来
朱铭对温州民俗的热爱,可以追溯到小学三年级。“小时候就爱跑到文保单位,抄下建筑物前面石碑上的说明。”朱铭告诉记者,直到上大学后,他才有更多的时间追求自己的热爱。他常带着笔记本、尺子、相机等工具,在老城区里寻找房屋界碑,并把所拍的照片和自我感悟记录在微博上。

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2013年,温州首次开展历史街区调查,彼时的朱铭刚大学毕业,经报名,他顺利成为调查队的一员。他最爱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,“能够接触到一手的文史资料,还能去现场印证,很满足!”他形容在文保所工作的日子“精神上是丰满的”。
“我想把温州的文化向更多人传播。”凭着热爱,朱铭离开文保所,开始踏上了自己的创业路。经过两年筹备,他把文创店“饱塔文创”开在了温州五马街历史街区,他希望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。

文创店里的“老温州”:从鹅兜到纸马
走进朱铭的文创店,记者瞬间被一楼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:手账、冰箱贴、大富翁游戏……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有一个温州故事。以“鹅兜”为例,这是温州传统婚嫁用具,朱铭将其设计成冰箱贴,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,还可以放入元宝和植物种子,兼具生活美学,一旁附上的历史解说,让进店的游客也能看懂温州老物件的用途。

移步上二楼,眼前呈现的是另一番天地。“这些是温州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老物件,都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一点点收集来的。”朱铭指着由各式老物件组成的展陈墙,继续向记者娓娓道来,“那时候家里人不理解,说我把农村里劈了当柴烧的东西搬家里干吗。”但随着收藏规模不断扩大,家人逐渐理解了他的执着。如今,这些老物件成了店里最独特的风景,游客常被“文创店里的博物馆”震撼。

要说店里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,非《寻城记》手账系列莫属。朱铭带着画师重访温州老建筑,用手绘插画复刻中山公园、江心屿等地标,并配上文字和音频解说。这套手账凭借独具匠心的设计,首次售卖就卖到晚上11点。朱铭坦言:“不是年轻人不爱传统文化,而是缺乏‘对味的表达方式’。”
守护从未离场:古井、界碑与千年斗城
如今,朱铭的“饱塔文创”是五马街的网红店,然而,经营文创店并不轻松。“我们大约有500多种文创产品,大到抱枕、大富翁,小到书签、冰箱贴,各种款式都有。”不仅如此,为了保持市场活力,朱铭还坚持每周推出新品,开发新品的过程充满“火药味”。

“像这款冰箱贴,起初大家都不看好,现在在店里卖得很好。”朱铭介绍,这是省级非遗项目“纸马”的形象,起初团队觉得图案不好看,一度搁置。直到在某一次的头脑风暴中,一位00后提议赋予“纸马”现代祝福意象,于是“耳聪目明”“驱散阴霾”“冲破黑暗”等美好的寓意都有了对应的图案。“让年轻人买单的不是迷信,而是美好生活的祝福。”朱铭笑道。
尽管文创店已步入正轨,朱铭仍然坚持寻访古井和界碑。他曾救下两块被泥灰覆盖的界碑,也曾在街巷劝阻摊贩:“这口井在1600年前救了温州人的命,你现在用垃圾挡着它,对得起它吗?”朱铭坦言,为这些事奔走,确实没有收入,反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但他乐此不疲。

“在一座千年古城面前,我们永远都是孩子。”朱铭说,他早已习惯骑着电瓶车穿梭街巷,只为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历史碎片,无论是文创店还是古井、界碑,他守护的不仅是物件,更是温州城的根。
来源:潮新闻
原标题:从文保所到文创店 温州90后小伙为“失落古井”奔走
记者 孙坤 通讯员 甘俊哲 张露予 葛乐佳
本文转自:温州新闻网 66wz.com

为你推荐
-
园博园“地标建筑”郭公阁顺利封顶
社会08-01
-
圈住家门口的小幸福!温州打造135个便民生活圈
社会08-01
-
鹿城文化驿站成城市生活疗愈新地标
社会08-01
-
温州首家三级医院“疫苗接种咨询门诊”开诊 特殊人群接种可定制
社会08-01
-
“小老”“大老”这一聊,就聊了19年
社会08-01
-
重返“课堂”近10年 七旬老人开启“第二青春”
社会08-01
-
生死时速!温州援藏医生15分钟成功抢救休克少年
社会08-01
-
95后女生用大众建档方式记录挖掘温州历史和文化
社会08-01
-
鼎旺家园火警只是闹乌龙 消防车进不来却炸开了锅
社会08-01
-
维修人员高温中暑被困 消防攀千步梯紧急救援
社会08-01